老挝地缘关系演变及对中老关系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26

关键字: 老挝;地缘关系;时空视角;中老关系


老挝舆情助理 中国东盟研究院 前天【摘要】老挝地处中南半岛核心区,地缘位置非常重要。老挝北部、西北部为高原与中国、缅甸接壤,东部为山脉与越南相接,唯有西部与南部为湄公河平原与泰国、柬埔寨相邻,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老挝在历史上受柬埔寨、泰国影响较大。近现代以来,法国、日本、美国等域外大国以及越南、中国加大了对老挝的影响,老挝地缘关系更为复杂。本文认为中老关系应注意到越老特殊关系对老挝在政治、外交上的影响,泰国对老挝在经贸、人文领域的影响,以及日本、美国等域外大国对老挝的潜在影响,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才能使中老关系行稳致远。

一、引言


中老两国山水相接,互为重要邻国。中国是老挝最大的邻国,老挝也是中国邻国中关系较好的国家之一。老挝地缘关系较为复杂,东邻越南,西北接缅甸,西临泰国,南毗柬埔寨,北达中国。老挝地缘关系的演变对于中老两国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历史与空间视角来看待老挝地缘关系演变。


二、老挝地缘关系的历史演变


老挝地处中南半岛中北部,为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地势北高南低,由北至南分为上寮、中寮、下寮。老挝境内80%为山地和高原,森林覆盖率达50%~60%。老挝北部、西北部与中国、缅甸接壤处为高原,东部与越南接壤处为长山山脉,西部、南部与泰国、柬埔寨接壤处多为湄公河冲击平原和湄公河河谷地。老挝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特殊的地缘关系,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其均处在周边强国的夹缝中。


(一)古代


老挝在15世纪前无自己固定的文字,因此对于老挝古代历史主要见诸于中国的史料。笔者根据老挝历史制作了老挝国家历史演进图,老挝地区古代最早出现的国家是公元前后的越裳,公元1~2世纪老挝北部出现一个叫堂明的王国,唐代文献称为道明国。公元2世纪之后,老挝南部和柬埔寨北部出现一个叫真腊的王国。公元5世纪后真腊王国往南兼并了位于今柬埔寨南部的扶南国,此后一个时期内今老挝和柬埔寨地区同属一个国家,老挝在地缘上与柬埔寨的紧密关系可见一斑。


公元8世纪初,真腊王国一分为二,分别是位于今老挝地区的陆真腊(文单国)和位于今柬埔寨地区的水真腊。陆真腊(文单国)与唐朝关系十分友好,多次遣使访问中国。公元9世纪初,陆真腊与水真腊重新合并为真腊国,并于公元802年建立吴哥王朝。此后吴哥王朝与泰老人不断进行战争,国势日衰。1349年,流亡柬埔寨的老挝北部老族国家王子法昂率军离开柬埔寨北征并建立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澜沧王国,定都琅勃拉邦。1560年,因西北部的缅甸人势力日益强盛,澜沧国王塞塔提腊将都城往南迁至万象。


1707~1713年,老挝历史上强大的澜沧王国一分为三,分别为老挝北部的琅勃拉邦王国、老挝中部的万象王国、老挝南部的占巴塞王国。18世纪以后,老挝西部的暹罗国势强盛,不断侵袭老挝地区,占巴塞王国与琅勃拉邦王国、万象王国分别于1778、1779年成为暹罗附属国。


(二)近现代


老挝近现代史起自1893年,这一年法国与暹罗签署《法暹条约》(《曼谷条约》),老挝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国对老挝采取“以老治老、分而治之”的策略。老挝对原琅勃拉邦王国实行间接统治,即通过控制琅勃拉邦王室来管理琅勃拉邦王国地区,但对万象王国、占巴塞王国地区则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此后老挝各族各地区人民因不满法国殖民者的苛捐杂税奋起抵抗但都以失败告终。


二战爆发后,日本势力也乘机进入老挝,1945年3月10日日本从越南进攻老挝,替代法国对老挝的殖民统治,但仅维持五个月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法国势力重新掌控老挝,老挝经济、政治各方面仍受法国控制。法国加重了对老挝的税负,1947年老挝反法革命武装成立,经过多年的斗争,老挝终于于1954年获得独立。


(三)现代


如图2所示,1954年法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正式承认老挝为独立主权国家,老挝进入现代史时期。伴随着老挝独立的是连年的内乱战争,美国的插手使得老挝国内形势更为复杂,美国于1964年5月17日起派军机对老挝爱国阵线控制的解放区进行轰炸。1972年10月起,老挝爱国阵线与万象代表进行谈判,此后随着美国和越南停战协议的签署,美国承认尊重老挝的中立立场并停止对老挝的轰炸。随着老挝爱国阵线逐步解放老挝全境,1975年11月29日,老挝国王西萨旺·瓦达纳宣布退位,12月1~2日老挝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老挝采取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于1977年与越南签署为期25年的《老越友好合作条约》,确定两国特殊关系。随后老挝在政治、外交上与越南同步与中国交恶,并支持越南的侵柬战争。


此后随着中越两国关系的缓和与改善,越南开始革新开放,老挝紧随其后打开国门对外开放。1986年老挝开始逐步改革开放,1989年中老两国复交,老挝开始实行和平、独立的多边外交战略,并于1997年正式加入东盟。


三、老挝地缘关系分析


本部分主要从地缘、政治、外交、人文民族、宗教文化、旅游、投资、经贸等领域分析老挝地缘关系。


老挝在地缘上与四国相邻,但老挝北部为高原,东部为山脉,平原主要在西部,且湄公河串联起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与西部、西南部湄公河流域的泰国及柬埔寨较东部及北部的越南与中国更易于人员往来与交流。如图所示,老挝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于泰老边界的湄公河沿岸平原地区,这里物产丰富,适合大规模人口居住,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挝在地理上从古至今更易于受到泰国、柬埔寨的影响。老挝政体为社会主义共和制,在老挝周边邻国中仅越南、中国与老挝政体一样,其余分别为泰国、柬埔寨的君主立宪制,缅甸的联邦制。因此,从政治制度差异来看,老挝与越南、中国在政治差异上较小,地缘政治上更易接近。


老挝与周边邻国及域外大国建交时间表,与老挝建交较早的为美国,美国注重老挝在中南半岛的战略地位,将老挝看做东南亚的“瓶塞”,以抵御共产主义势力在东南亚的蔓延。而后美国插手老挝内战,虽然最终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但美国继续与老挝维持外交关系。老挝与法国于1951年建交,但其后法国支持老挝反政府组织活动,两国关系几乎中断,直至1982年才复交。老挝与日本于1952年建交,并且自1991年来,日本长期为老挝最大外援国,为老挝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老挝与中国于1961年4月建交,但受老越特殊关系影响,老挝与中国关系一度中断,直至1982年复交。老挝与越南、缅甸、泰国分别于1962年9月、1962年11月、1975年12月建交,老挝与越南更是于1977年签订《老越友好合作条约》。老挝与韩国于1974年6月建交,但1975年又断交,直至1995年才复交。复交后韩国对老挝大量投资,已成为老挝重要外资来源国。


老挝及周边四个邻国前五大民族及其占比,由表可知,在老挝周边邻国中,泰国与老挝民族组成最相似,老挝的第二大民族为泰族,泰国第二大民族为老族,两国主体民族互为对方第二大民族,且老族在泰国占有相当高的比例(35%),这表明老、泰两国在民族、文化、人缘方面非常相亲,老挝语也与泰语较相似,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老挝第四大民族为蒙族(苗),与中国的苗族同源,而苗族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0.7%),这说明中老两国也有一定的民族渊源。由表3也可看出,泰族、老族、高棉族、京族、壮族、华族、苗族等均为中南半岛重要的跨境民族。老挝及其邻国主体宗教,由表3可知,老挝周边邻国中,泰国、柬埔寨、缅甸均为小乘佛教为主体的国家,它们与老挝在宗教文化习俗方面较为相近,而越南与中国主体为无宗教信仰或者同属儒家文化圈,在宗教方面与老挝差距较其他邻国较大。


反映老挝周边邻国及主要域外大国在旅游、投资、贸易方面对老挝影响。如表5所示,以2019年为例,在老挝五个邻国中,泰国在旅游、贸易方面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对老挝旅游与贸易影响最大,中国在投资方面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对老挝投资影响最大。其他国家如越南对老挝旅游、投资、贸易均为第三,有较大影响;而柬埔寨、缅甸仅在旅游方面有一定影响,而在投资与贸易方面对老挝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柬埔寨、缅甸与老挝相邻,便于双方人员往来,而柬埔寨、缅甸经济发展较落后,对老投资、贸易较少。


在域外大国中,对老挝影响较大的有美国、日本、韩国和法国,美国在对老挝旅游方面较为突出,日本在对老挝贸易方面较为突出,韩国则在对老挝旅游与投资方面有较大影响,法国也在旅游与投资方面对老挝有一定影响,但贸易方面影响较小。


综合来看,老挝周边邻国及其域外大国对老挝政治、外交、人文、文化方面影响不一,泰国作为与老挝人缘最亲近的国家,主要在经贸、人文、历史上影响老挝较大,而柬埔寨、缅甸主要在旅游、历史上对老挝有过较大影响,尤其是柬埔寨,在古代长达几百年间与老挝同属一国,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十分紧密。而中国主要在投资、经济领域对老挝有较大影响,越南则凭借越老特殊关系在政治、外交上对老挝影响较大,近年来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其在经济上对老挝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点值得关注。而域外大国如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则主要通过对老投资、对老援助、对老经贸方面影响老挝。


(一)中老关系


由于中国与老挝地理毗邻,中国与老挝很早就有了接触往来,主要为老挝向中国朝贡,老挝北部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属于中国的附属国,中国古代对老挝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如越裳、堂明、道明、南掌等等。进入近现代后,中国曾帮助老挝抗击法国殖民者,助力老挝独立。但老挝独立后采取与越南结盟、亲苏的策略使得中老关系一度恶化,而后随着中越关系的缓和与老挝于1986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老两国于1989年重新建交。中老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中国逐步加大对老挝的投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2019年中国已成为老挝第一大外商投资来源国,第二大客源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对老挝影响主要在投资与经贸领域。


(二)越老关系


越南在历史上多次入侵老挝并占领老挝东部领土,近代以来相继沦为法国殖民地,两国在反抗法国与美国殖民者的过程中关系逐步紧密。老挝共产党作为越南共产党的支部,在历史上与越南共产党是师徒关系,以至于在老挝全国解放战争中有7万余名越南军人参与其中,在老挝内战结束后成立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更是于1977年与越南签署《老越友好合作条约》,以政策文件形式确定了老挝与越南的特殊关系。而后随着中越关系的紧张,老挝在政治外交上几乎与越南同步,采取亲苏反中的策略,直至中越关系缓和,中老关系才紧随其后趋于缓和。可见,越南对老挝政治外交影响之深。此外,老挝高层领导及其子女都会送到越南去接受教育与培训,老挝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越南。因此,老挝与越南的特殊关系决定了越南对老挝在政治外交上具有较强的影响。


(三)泰老关系


泰国在历史上曾侵略老挝,在老挝历史上辉煌一时的澜沧王国一分为三均沦为泰国的附属国,泰老两国有着历史上的宿怨。但现代以来,泰国凭借其相对较发达的经济,与老挝相似的文化、语言、风俗,在地理上的便利性等等,与老挝经贸关系非常密切,泰国长期为老挝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外资来源国。老泰两国大部分边境仅有一条湄公河相隔,且两国语言大致能互通,民族较相近,地缘与人缘的亲近为泰老两国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柬老关系


柬埔寨和老挝在历史上曾同属一个国家——真腊,两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后两国又同被法国殖民,两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背景,并于1957年8月14日建交。但受越老特殊关系与越南1978年出兵柬埔寨影响,老挝柬埔寨关系有所恶化。1993年柬埔寨新政府上台后,柬老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现在柬埔寨与老挝仍然为东盟中较为落后的国家,两国均为东盟中较小的国家,在东盟事务中有较相似的共同话语权。


(五)缅老关系


缅甸与老挝主要以湄公河为界,两国在历史上有过较紧密的联系。缅甸在历史上曾为中南半岛较为强盛的国家,老挝首都也于1560年因缅甸扩张影响而被迫由北部的琅勃拉邦迁至更南的万象。两国于1962年11月建交,80年代中期后两国关系一直发展不错,目前东盟仅有老挝与缅甸为最不发达国家行列,两国的相同身份使得两国在对外合作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


四、老挝地缘关系对中老关系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一个国家天生的基因,老挝也不例外。老挝北、西北与中国、缅甸有高原阻隔,东与越南有大山阻挡,唯有西边、南边与泰国、柬埔寨交界处是富饶平坦的湄公河平原与谷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老挝的地缘关系格局,历史上亦是如此。在古代的大多数时期,老挝主要受柬埔寨、泰国的影响比较大,后面法国殖民中南半岛越老柬三国,越南同老挝一同抗击殖民者并帮助老挝共产党解放全国,进一步加大了对老挝的影响。中国在历史上主要影响范围在老挝北部,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主要在经济领域影响着老挝。因此,本文主张看待老挝的内政外交,应站在历史与地理的时空网上去理解。


老挝在地理上“间于齐楚”,历史上长期处于周边强国的夹缝中,因此老挝外交有着与生俱来的小国忧虑,在对外关系方面老挝也主要采取“静默外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老挝小乘佛教与国民性格的影响。因此,综合来看,中国对老外交上应对老挝的小国忧虑与其历史经历予以充分考量,不仅在经济领域,在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领域应进一步与老挝加强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老挝虽然为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但中老铁路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老挝的地缘战略地位,实现老挝由“陆锁国”向“陆连国”的转变。


老挝素有中南半岛的“蓄电池”,中南半岛屋脊、走廊之称,其在中南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在对老关系上不应只局限于老挝,应注意到越南对老挝在政治、外交上的影响,泰国对老挝在经贸、人文领域的影响,以及日本、美国等域外大国对老挝的潜在影响,唯有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中老关系未来才能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梁茂林.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地缘关系演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 孔小力,李昕,赵霞.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正常化以来的中老关系[J].经贸实践,2017(02):33.

[3] 黎鹏.CAFTA背景下中国西南边境跨国区域的合作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 田禾,周方冶.列国志--泰国[M].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国志》委员会,贺圣达,李晨阳.列国志:缅甸[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 韦德星,卢光盛.列国志--柬埔寨[M].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5.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国志》委员会,马树洪,方芸.列国志:老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国志》委员会,徐绍丽,利国,等.列国志:越南[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文章来源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


浏览次数:355次浏览

优投平台部分资讯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已注明出处,如有勘误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系YTservice@jiangtai.co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