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君主制的文莱,作为最高决策者的文莱苏丹,他的人格等心理因素是影响对外政策偏好的重要变量之一。文莱苏丹奢侈挥霍、兴趣广泛、积极主动且雄心勃勃。这些人格特质促使苏丹的对外政策以和为主,具有自主性、开放、包容性的多边主义特点。
文莱自1984年1月1日独立之日起即正式宣布“马来伊斯兰君主制”(MIB)为国家纲领。文莱苏丹政府在独立后大力推行“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政策,巩固王室统治。在全国推行伊斯兰法律和价值观,王室地位至高无上。该纲领将伊斯兰教确认为文莱国教,反对政教分离。文莱苏丹是国家元首,也是宗教领袖,拥有至高的权力。文莱内阁即通常所说的狭义政府。文莱政府设有12个部委,部长均由文莱苏丹任命。文莱政府并非独立的行政机构,而是苏丹的行政工具,其职责是协助苏丹执掌政权。
10月,文莱苏丹视察多个政府部门。文莱苏丹首先临时访问了劳工和移民部门,并提出几个问题:外籍劳工工作签证的审批程序仍然效率低下;内部安全部的官员是否与假身份证集团合谋。苏丹对劳工和移民局官员发出严厉警告,反对滥用权力。随后不久,苏丹对交通和信息通信部进行访问,视察了该部的多个部门,再次对涉嫌滥用权力表示担忧。苏丹质疑该部在发放车辆执照时可能滥用权力,边境控制站的陆路运输局的员工职业道德不佳。文莱苏丹既体现其严厉的政治作风,又极力打造其亲民的政治领导人形象。作为文莱的最高领导人,对文莱苏丹的政治心理及其政策偏好的研究为了解文莱苏丹的政策提供确定性的路线图。
一、政治心理学中的人格分析方法
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无论是大国领袖还是小国国家元首,都是活生生的人。在国际政治研究中,人的心理因素的不可忽视的,这是理解国际政治的微观基础。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肯尼斯·华尔兹在分析战争的原因时就将个人列为影响战争的第一意向。人格一词原义为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后来引申为扮演的某种角色的演员。心理学界对人格的概念的使用非常广泛和普遍,人格是指人们在先天生理遗传和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特征,涵盖了需要、动机、气质、情感、意志等心理要素。政治心理学的目的不是理解人类在其他社会活动领域的实践,而是理解现实政治现象。
政治心理学关注的是政治人物的人格和行为方式之间的联系。张清敏在《对外政策分析》一书中提到三项比较突出的对政治人物人格的研究。一是权威型人格,研究认为,权威人格是幼年时的权威生活环境塑造的。二是魅力(charismatic)型人格,魅力型人格的领导人被赋予特别神圣、英雄主义或者榜样的人格,他所显示的规范或所做的指令被神圣化。三是马基雅维利型人格,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学中是不择手段的代名词。学者对马基雅维利型人格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了三个尺度来衡量其特点,包括处世策略、对人本性的看法以及抽象的道德观念等。他们认为这类型人格善于用欺骗手段操纵政治。
当前世界的政治热点大多与具有典型人格的领导人存在密切的关系,如美国总统特朗普等。人格对政治行为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理想国》中有关人格与政治关系的论断。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按照执掌最高权力的人数多少以及统治目的划分政体。拉斯韦尔是将心理学成功引入政治学研究的学者。拉斯韦尔的学生亚历山大·乔治和朱丽叶·乔治夫妇将心理分析与对外政策研究结合起来并引起学者关注。随着人格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国际政治研究,心理学在与国际政治相结合方面取得了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进行政治心理学的研究。1978年,“国际政治心理学学会”成立,并创立了会看《政治心理学》,推动了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从国家政策以及对外政策的角度看,只有处于支配地位的领导人才能给国家政策打上人格的烙印。文莱苏丹作为文莱最高决策者的国家领导人,符合这样的要求,苏丹的人格等心理因素是影响其政策偏好的重要变量之一。对文莱苏丹的人格特质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了解这个人,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对外政策偏好。
二、文莱苏丹的成长经历与人格养成
(一)文莱苏丹的成长经历
文莱苏丹成长的环境非常特别,既生在王室,又处于英国的监管之下,继位时文莱处于一片动荡。文莱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1946年7月15日生于斯里巴加湾市,为前任文莱苏丹奥玛·阿里·赛夫汀三世之长子。从小在王室长大,幼年在文莱国内受宫廷教育,1959年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私立维多利亚学院学习。1961年被封为王储。1966年在英国皇家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受训,获上尉军衔。1967年10月,他中断了在英国军校的学习,返回文莱继承王位,成为文莱第29代苏丹。1968年8月1日加冕。直至文莱苏丹继位,文莱仍属于英国保护国。
通过与英国签订一系列条约,虽然名义上文莱仍是一个苏丹国,即苏丹王朝继续保留,但是实质上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文莱的内政、外交和国防大权完全落入英国手中。19世界40年代后期,在周边国家纷纷开展独立斗争的影响下,文莱人民也迫切希望摆脱英国的管理,重新恢复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1956年1月,文莱人民党成立,这是文莱有史以来第一个政党,创始人是一位伊斯兰长老阿·莫·阿扎哈里。该党的宗旨是为祖国的自由而战,捍卫苏丹及其继承者的王位。该党的成员从1957年的1.6万人发展到1962年的3万人,成为文莱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政党。文莱人民党的某些主张与文莱苏丹的利益和需要相符,因此得到政府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但是在如何实现文莱自治等问题上与文莱苏丹的想法大相径庭。
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文莱实行部分内部自治和行政改革,1962年的议会选举上,文莱人民党获得大多数议席。当时,马来亚联邦在英国的支持下,积极游说文莱加入马来西亚,但文莱人民坚决反对加入马来西亚。以此为契机,人民党领导文莱人民进行大规模武装起义,英国当局出兵镇压,起义迅速宣告失败。文莱政府也随之开始实施紧急状态法令,文莱苏丹下令取缔文莱人民党。经过文莱苏丹奥马尔和当属的文莱王储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多次与英国政府的谈判,1971年,文莱获得内部独立,但外交事务仍由英国掌管。1978年,双方达成协议,1983年底文莱获得完全独立。
虽然文莱人民党的领导人在起义失败后逃往海外,但是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开展活动,对文莱苏丹的专制统治进行攻击。1984年1月1日,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宣布文莱独立,同时担任首相、财政部长、内政部长和国防部长,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领袖。
(二)人格养成
通过对现任文莱苏丹的成长经历进行简单的梳理,为总结其人格提供一些依据。作为文莱苏丹奥马尔的长子,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从小就受到原生家庭有意识的培养,从小生活的物质环境相对优越,文莱苏丹人格中也体现其奢侈的一面。石油和天然气是文莱的主要经济支柱,而文莱又是君主专制国家,以王室为首的经济集团不仅控制着文莱的石油财富,还拥有庞大的私人财产,因此,文莱苏丹是非常富有的人。2020年2月26日,苏丹以70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77位。文莱皇宫金碧辉煌,有1700多个房间,宴会厅就能容纳4000位客人。苏丹还喜爱收集豪车,拥有大型豪华游艇、私人飞机等,苏丹收集的豪车中既有老牌跑车,也有未对外发售的概念车型。苏丹还喜欢打马球、驾驶飞机、射击、骑行,他还拥有良种马百匹,马厩装有空调设备。文莱苏丹生日还曾邀请美国知名歌手为其庆祝。根据文莱王子在其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来看,文莱苏丹以及王室体现出奢侈的个人风格。
自13岁就前往海外学习,成年后得到英国军校的训练,且年级轻轻便随父亲征战政场,使得文莱苏丹既有对政治的“执着”,也有对人际关系的“练达”。文莱苏丹21岁就继任王位,挑起文莱独立的大梁,登上权力顶峰。如果没有旺盛的权力需求,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文莱苏丹了。一方面,文莱王室为巩固统治地位,文莱苏丹的第一位妻子是他的表妹,即现在的苏丹后,她也是王室成员。另一方面,受到英国的影响,文莱苏丹力求掌握外交独立自主,同时与英国保持密切的关系。文莱苏丹的儿子包括王储和其他王子也曾在英国军校受训。军队严格的训练让文莱苏丹锻炼出坚毅的人格。
三、文莱苏丹的人格特质
(一)魅力型人格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了权威的三种来源,其中包括基于领导人个人魅力基础上的卡里斯玛(魅力)权威。学者在研究魅力型人格时把重点发囊中领导人和追随者的关系中。魅力型人格的领导人被赋予特别神圣、英雄主义或者榜样的人格,这类人格的领导人所做的指令或者所显示的规范被神圣化。
文莱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严格维护伊斯兰教义。文莱鼓励发展伊斯兰文化,并颁布了伊斯兰刑法,以威慑做出违反宗教管理的一般规定以及不当行为的人。2013年,文莱宣布逐步实施伊斯兰刑法。2019年4月,文莱宣布全面实施伊斯兰刑法,增加了关于重罪的内容,包括偷盗罪、通奸、强奸、同性性行为、伤害、谋杀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被判鞭刑、肉刑、石刑乃至死刑。文政府称全面实施伊斯兰刑法旨在教育和威慑。通过维护伊斯兰教的国教地位,为了保持伊斯兰教和文莱皇室的主导地位,防止文莱社会的西方化和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对文莱现有政权的冲击,文莱苏丹多次向民众强调文莱伊斯兰教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伊斯兰刑法的威慑力进一步巩固其政权。
除了宗教手段,文莱苏丹还善于表现出自己作为榜样、神圣的人格。文莱苏丹个人虽然被贴上“奢侈多金”的标签,但苏丹其下属却表现出“严厉”、对民众“亲切”的形象。一方面,文莱民众享受高福利的待遇。另一方面,文莱苏丹每年开斋节之际都举办皇宫开放日活动,民众不仅可以参观皇宫,还能与苏丹见面。苏丹常常在文莱国庆日、生日等全国欢庆节日与民众骑行。以苏丹之名设立的基金会以及政府文化、青年与体育部常常对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民众提供财政援助。苏丹还多次出席为贫困者修建的房屋的钥匙递交仪式,为贫困人民提供住所。一系列对人民提供的福利与援助塑造了苏丹在民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塑造了苏丹领导人的榜样人格,展现出亲民的领导风格。
(二)巴伯的总统人格类型
从领导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角度考察领导人的人格,进而了解领导人人格对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的关系。这种思路的代表是詹姆斯·巴伯,巴伯根据两个基本维度把美国总统划分为四种类型。两个维度:一是总统对责任的态度,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即对工作投入多少精力。二是总统从他的工作得到的满意程度,是正面或肯定的,还是负面或否定的,即享受工作的满足感。根据这两种维度划分的四种类型包括主动/肯定型、主动/否定型、被动/肯定型、被动/否定型。
在第一维度上,文莱苏丹可以算是对工作积极。从第二维度上看,文莱苏丹享受工作的满足感。苏丹的出国访问、会见驻外使节次数非常多。无论是国际会议,还是文莱高等学校的毕业典礼,苏丹都积极参加并发表讲话。对于发展经济方面,苏丹鼓励青年积极投身工作,回报国家。从对工作投入的精力来看,文莱苏丹是主动积极的。苏丹人格中的富有责任心、较强的自尊心、使命感让其在继位之后致力于文莱独立以及国内政局的稳定。文莱的独立以及如今文莱的稳定让苏丹享受领导人职务带来的满足感。
(三)大五人格
大五人格作为人格特质理论的一种,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概括人格描述。以大五人格理论为基础,对文莱苏丹人格进行分析。大五人格的五种人格特质包括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性。开放性—兴趣广泛、富裕创造性、想象力,是个体对过往经历的思索与发展和对陌生事物的适应与探索。文莱苏丹作为文莱最高政治领导人,兴趣广泛,喜爱大麻球、射击、收集豪车等,常常在讲话中提及在工业革命4.0时代要有创新意识,希望文莱人民适应科技创新。文莱苏丹具有较高的开放性人格特质。
尽责性是指自我控制、管理和调节自身冲动的方式,包括胜任、公正、尽职、谨慎、自律等特点。这一特质与巴伯的总统人格类型的第一个维度类似。政治领导人的尽责性要求相比其他人要高。从10月文莱苏丹多次造访政府部门并督促其不要贪污腐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职业道德方面来看,苏丹的尽责性也较高。
外向性人格特质的表现包括热情、活跃、果断、乐观等。外向性高的人比较活泼、充满活力、比较主动。文莱苏丹每年均举办与民同乐的活动,比如与民众骑行或者积极参与宗教活动。无论是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还是与文莱民众相处,苏丹都较为积极,具有较高的外向性。
宜人性高的人是利他的、友好的、谦虚的、依从的。单从对文莱苏丹的新闻报道上较难了解其宜人性的程度,但作为一个小国,文莱必须与政治伙伴进行合作。
神经质性包括难以平衡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情绪的特质,即不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高神经质的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表现出的反应比较强烈、焦急等不良情绪。2019年4月,文莱苏丹宣布全面实施伊斯兰刑法的时候,国际舆论纷纷表示反对,文莱政府虽然给出说明,但仍抵挡不住外界的压力,最终宣布暂缓实施伊斯兰刑法的死刑。在受到较大外部压力的时候,苏丹最终的决策不得不考虑人们对他的信服感,由此可见,文莱苏丹非高神经质的人。
四、文莱苏丹对外政策偏好
文莱苏丹的对外政策里蕴含着很强的人格色彩,苏丹的人格促成其对外政策的偏好。文莱苏丹的对外政策总结为一大目标、两大主题、两大维护和两大促进。一大目标是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这也是对外政策的根本。两大主题是“和平共存”以及“共同繁荣”。两大维护是维护文莱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及维护国家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特征。两大促进是促进地区和全球和平、安全、繁荣与稳定;促进国家的繁荣、经济和社会福利。文莱苏丹紧握文莱最高领导人的权力,有权决定大大小小的国内国际事务,导致政策的“集权化”。大多数的政策,尤其是对外政策,都需要经过文莱苏丹的同意。
文莱苏丹的人格特质中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尽责性以及宜人性。首先,文莱苏丹的对外政策以和为主,强调对话沟通。文莱的对外政策的实施包括了促进地区与全球的和平、安全,与所有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在2020年3月的立法会上,外交部的财政预算与2019年基本持平。文莱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这体现出文莱苏丹的对外政策基本保持不变,仍希望保持和平共存和共同繁荣的两大主题。
其次,文莱苏丹对领导人的工作积极、主动,其对外政策具有自主性。在2020年7月,美国国务院再次就南海问题发表政策声明,美国否认中国在南海“九段线”主张。在这之后,文莱在对南海问题长时间保持沉默之后发表了一项声明 ,宣布“在处理南海问题上继续采取两步走的办法”,具体问题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和平对话协商进行双边解决。在立法会上,文莱苏丹通过了增加国防部的财政预算,国防部强化威慑与响应、国防外交和整体防御三个支柱,其中包括应对南海和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通过加强国防支柱,维护文莱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促进地区和全球和平、安全。
最后,文莱苏丹的对外政策呈现出开放、包容性的多边主义特点,强调坚持《联合国宪章》、《东盟宪章》、公认的主权和国际法原则,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在促进多边合作上,文莱苏丹不仅强化东盟区域、次区域的多边合作,也重视与中、日、英、美等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文莱通过进一步发展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加强与伊斯兰国家的交往,将视野扩大至东盟地区之外,扩大文莱对外政策的活动空间。
在文莱苏丹相对稳定的权力形势中,其个人的因素更加突出,其人格对政策的影响也随之增大。文莱苏丹奢侈挥霍、兴趣广泛、积极主动且雄心勃勃,但文莱具有小国天然的脆弱性,经济多元化的转型艰难。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作为长期执政的文莱国家领导人,既要经济发展,也要在其他领域取得成果。苏丹也许希望名留青史,成为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文莱苏丹的人格是其对外政策偏好的重要塑造因素,需要正视对文莱苏丹本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进行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 "人格与政治:政治心理学领域核心关系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2(2002):15-23.
[2] 陈元中:《东南亚政治制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第245-253页。
[3] 纪芳.政治领袖的人格与权威.社会心理科学,2013,28(02):34-36.
[4] 张清敏.领导人人格特点与中国外交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06):93-119+158-159.
[5] 尹继武,刘训练:《政治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22-48页。
[6] 王一鸣,时殷弘. 特朗普行为的根源——人格特质与对外政策偏好.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8,35(01):98-127.
[7] 尹继武. 特朗普的人格画像:理解美国对外政策的微观基础.当代世界,2018(10):51-54.
[8] 文莱外交事务部,登录时间:2020年11月13日。http://www.mfa.gov.bn/Pages/Foreign%20Policy.aspx
[9] 张清敏:《对外政策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第47-52页。
[10]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http://www.hurun.net/CN/Article/Details?num=9B764830B0B5,登录时间:2020年11月14日。
文章来源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