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四十年 新加坡数字经济之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6

关键字: 数字经济;智慧国;新冠肺炎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突飞猛进,以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数字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也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2020年在世界范围内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引起世界各国对数字经济的重视。新加坡作为世界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一直致力于积极构建数字经济行动框架,其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也为其他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典范。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梳理1980年以来新加坡的数字化治国历程,同时将结合舆情探讨疫情下的新加坡数字经济,以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


数字经济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推动力,已逐渐成为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力量。在当前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革命中,新加坡凭借其四十年来在电子政务、智慧交通、技术化便民服务等领域取得的领先成果,被认为是在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中最具有前瞻性的国家之一。本文将首先整体探讨新加坡的数字经济的背景、具有标志性的阶段,以及取得了哪些突破,一览四十年来新加坡的数字经济发展历程。此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对新加坡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也将关注在面对时代大势以及突发危机的情况下,新加坡又将如何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步伐。


二、新加坡数字经济之背景


谈到新加坡,许多文献都将新加坡描述为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国际环境恶劣的城市国家,这似乎是许多学者的共识,这也确是不争的事实。早在独立伊始,新加坡就面临着具有严重依赖性的经济局势,其资源的匮乏使其在与别国的竞争中长期缺乏优势。此外,人口老龄化在新加坡也十分严重,这使得新加坡无法像别的国家一样采取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模式。新加坡政府意识到提升产业的价值链、重点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新加坡唯一有效可行的发展方式。随后,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兴起,全球范围内信息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核心,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不断积极推进其公共管理和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 


三、1980年以来新加坡数字经济之发展


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政府位列排行榜第一名,且已是连续第二年位列榜首。世界经济论坛评估全球63个经济体的竞争力表现,内容涵盖经济表现、政府效能、商业效能及基础设施,许多经济体的排行都出现了变动,如美国,从2019年的第三名大跌至第十名,而新加坡何以能维持竞争力排行第一名的位置,离不开新加坡长期以来坚持发展和落实的各项数字化发展模式给其经济竞争力、政府服务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等能力带来的优势。在本部分,笔者将新加坡的数字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阶段梳理其数字化发展历程,包括政府在各个阶段采取了哪些相关措施,以及取得了怎么样的成效等,旨在为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信息技术之始(1980-1990)


1980年,为了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国家信息化委员会,并为各级公务员配备计算机和提供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此外,政府先后颁布了《国家计算机计划(1980-1985)》和《国家IT计划(1986-1991)》等战略规划,旨在专注于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为新加坡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二)智慧岛计划阶段(1991-2000)


随着计算机和IT相关战略规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水平也于90年代位列世界领先地位,但尚未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为了能将数字信息技术运用于服务民众,政府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1991-2000)》和《IT2000智慧岛计划(1992-1999)》,致力于打通信息孤岛。1996年,新加坡政府宣布实施《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计划(Singapore One)》,建成后将可为民众提供24小时全天候网络服务。


(三)高效能数字社会阶段(2000-2006)


进入21世纪,政府对数字化的重视程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2000-2003年间,新的电子政务计划——《e-Government Action Plan I》出台,其愿景是在全球经济日益数字化的进程中,将新加坡发展为拥有领先电子政务的国家。时任公务员首长的林祥源先生还特别指出,电子政务(e-government)不仅仅是增加计算机设备、在网站上公示信息、象征性地为政府服务加个“e”,其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重新对政府工作模式进行全方位思考,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大幅提高政府对个人及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三年后,政府又推出《e-Government Action Plan II》,旨在在未来三年间打造一个网络化的政府,并通过为用户提供易访问、集成化、有价值的电子政务服务,将民众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四)智慧国建设阶段(2005-2025)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电子政务与信息技术在新加坡的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也进一步带动新加坡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而后,2006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智慧国2015计划”,该计划勾画了一个长达十年之久的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蓝图,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智慧国家。鉴于新加坡提前于2014年达成“智慧国2015计划”,政府随即提出智慧国计划的升级版——“智慧国2025计划”。该计划作为全球首个由政府统筹的智慧国家发展蓝图,旨在使用数字化科技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以期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十年来,在长达四十年的新加坡智慧国建设过程中,政府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推出一个又一个发展计划,为新加坡的数字技术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更是为当今新加坡的数字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新加坡数字经济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面对疫情,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异军突起,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也成为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回升的重要力量,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也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强大活力。此外,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追踪在疫情防控中是头等大事,只有及时、准确地定位和追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行动轨迹,及时排查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与其接触的人群,并及时对其进行检测、隔离等,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进一步的辐射传播。此外,电子政务、数字政府在疫情防控的信息发布、信息公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种定位追踪、实时监测定位、大数据分析、政务公开,以及无接触式生活等都需要大数据、定位追踪技术等数字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正如疫情在中国暴发之初,中国运用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对抗新冠肺炎,有效地降低了疫情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新加坡贸工部部长陈振声在由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办的未来经济会展论坛中也曾提到,疫情是加速新加坡数字化的催化剂,唯有拥抱数字化,才能够解决疫情所带来的困境。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疫情,一向追求数字治国的新加坡政府又是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帮助其企业转型、疫情追踪与防控,以及促进经济复苏的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一些诸如旅游业、餐饮业等类型的业者无法维持正常运营,收入严重下滑,对民众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巨大影响。9月22日,在由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和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联合举办的未来经济会议与展览(Future Economy Conference & Exhibition)上,贸工部长陈振声通过Zoom视频平台发表演讲,呼吁新加坡企业以积极态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利用这次危机走上向数字化的转型。陈振声指出,数字化将让新加坡超越地理和小城市国家规模的局势,将全球变成其广阔市场腹地。世界已回不去疫情前的状态,企业必须适应新常态,立即进行转型,否则新加坡的枢纽地位可能面临挑战。为了帮助业者渡过危机,顺应疫情下的新常态,政府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业者进行数字转型,如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与裕廊集团联合推出新的行业转型计划,帮助业者打造适合的工业4.0转型技能提升项目;政府为艺术工作者、体育业者等发放数字化转型补贴;数字银行投入运作;为失业员工提供科技技能培训机会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业者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帮助员工在后疫情的数字时代提升个人竞争力。


疫情当下,世界各国间的供应链中断,对新加坡这样一个外向型经济为主、国内消费市场较小的弹丸小国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正如主管贸易关系的通讯及新闻部长易华仁所说,新加坡必须继续把握海外机会,且要避免在充满挑战的全球环境中,采用专注于国内贸易的政策,而是要不断推进自由贸易以及加强全球联系,最终才能都能协助企业成长,为新加坡民众创造就业机会,正如在联合工作委员会线上会议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代表重申将在疫情期间,加强在通讯和信息领域的合作,此举都将有助于新加坡经济逐渐恢复。


此外,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拉动了虚拟市场的消费,激发了网上市场的需求,而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电商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时下,网络直播带货在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中国,2020年1至4月期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4.1%,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如此大好的局势必然也让新加坡企业“眼红”,在2020年中国的“618网购节”上,新加坡中小企业也纷纷看准直播带货风,在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的支持下,新加坡业者也开始尝试用数字营销手段抓住后疫情时代商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其数字营销能力,同时拓展中国市场。在“618”期间的“狂吃狂购新加坡”淘宝直播间里,共有九家新加坡企业入驻,展示的产品以美食、保健品为主,首轮直播吸引9万余人围观,获得约24万个点赞。 


如今,基于信息时代而孕育出来的数字经济已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成为世界各国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且并未像其他产业一样受到疫情的影响而陷入衰退,反而能够成为引擎,帮助企业、地区和国家实现经济复苏,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也必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五、总结与展望


2020年2月28日,主管智慧国计划的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在国会就智慧国及数字政府署的开支预算展开辩论时曾指出,当局在2019年10月到12月间分别向1500个新加坡公民以及1500个企业代表展开调查,了解其对于政府数字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6%的受访公民以及77%的受访企业对于数字政府服务表示满意。这是新加坡政府自2012年开始对数字服务满意度展开调查后取得的最佳成绩,这一数据一方面显示了当前新加坡数字政府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民众对数字化的接受度有所提高。在当前这个计算机网络大发展的当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早已是大势所趋、时代潮流,未来也必将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就新加坡而言,其数字经济旅程仍然在继续,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必然将不断出现,但其四十年来走过的数字化之路,以及其对政府服务效率和国家经济提供的价值,值得任何政府和企业深思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新加坡:建设数字化政府》,公共影响力中心官网,2018年3月26日,http://china.centreforpublicimpact.org/case-study/%E6%96%B0%E5%8A%A0%E5%9D%A1_%E5%BB%BA%E8%AE%BE%E6%95%B0%E5%AD%97%E5%8C%96%E6%94%BF%E5%BA%9C/,登录时间:2020年11月14日。

[2]陈成辉,《我国稳居全球竞争力榜首 陈振声:不应感到自满》,8 World,2020年6月16日,https://www.8world.com/news/singapore/article/singapore-maintains-number-one-in-world-competitiveness-ranking-2020-1164061,登录时间:2020年10月14日。

[3]胡税根:《新加坡数字政府建设的时间与经验借鉴》,《治理研究》,2019年第6期,第54-56页。

[4]《新加坡政府的数字化之路》,ThoughtWorks,2017年9月4日,https://insights.thoughtworks.cn/digital-of-singapore/,登录时间:2020年11月15日。

[5]《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仍大有可为》,新华网,2020年9月7日,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9/07/c_1126460146.htm,登录时间:2020年11月14日。

[6]《陈振声:拥抱数字化是转型良剂》,时代财智,2020年9月24日,http://www.fortunetimes.sg/cn/?p=28270,登录时间:2020年11月15日。

[7]林凤玉,《工商总会与资媒局未来三年继续合作 助本地企业数码转型》,2020年9月22日,https://www.8world.com/news/singapore/article/sbf-1257106,登录时间:2020年11月15日。

[8]《裕廊集团和工商总会合作 助制造业者采纳数码科技》,8 World,2020年10月21日,https://www.8world.com/news/singapore/article/new-mou-by-jtc-sbf-manufacturing-industry-4-transformation-1285836,登录时间:2020年11月15日。

[9]《新加坡企业疫后闯中国 看准直播带货“风口”》,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官网,2020年6月22日,http://sg.mofcom.gov.cn/article/dtxx/202006/20200602976320.shtml,登录时间:2020年11月15日。

[10]《本地国人和企业对政府数码服务满意度创新高》,8 World,2020年2月28日,https://www.8world.com/news/singapore/article/parl-smart-nation-satisfaction-1057836,登录时间,2020年11月14日。


文章来源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

浏览次数:559次浏览

优投平台部分资讯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已注明出处,如有勘误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系YTservice@jiangtai.co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