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砂拉越州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面积约12.4×104km2,占马来西亚总面积的38%。地理位置优越,是亚欧航线重要节点,具备建设优良深水港口条件。人口约281万,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9%,人口密度小,主要集中在古晋、美里、诗巫和民都鲁四大城市[1]。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15~64周岁劳动人口占比69.7%。渔林、硅砂等资源丰富,是马来西亚主要的棕油及相关油棕产品生产地,最大的橡胶种植基地,森林覆盖面积980×104hm2,渔业生产潜力每年33×104t,硅砂和陶土储量分别为7300×104t和2300×104t。
依托区位、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条件,砂拉越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双向促进,推动了地区均衡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砂拉越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发展中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效仿的样板,为加里曼丹岛其他地区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本文旨在从砂拉越发展的历程中,探究其经济社会与电力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机制与资金保障途径,为我国在加里曼丹岛开展电力投资提供一定参考。
2.砂拉越经济社会与电力互动发展的范式
“以工促建,以建带工”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砂拉越重工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集聚,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与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2.1 能源资源成为经济与电力发展的重要基石
砂拉越是马来西亚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石油储量约16×108bbl,主要分布在砂拉越西北部近海海域。随着石油产业的不断发展,“石油城”美里逐步成为砂拉越第二大城市。砂拉越天然气储量约1.4×1012m3,主要分布在砂拉越西部海域,占马来西亚天然气储量的60%。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在民都鲁投资建设了8条LNG生产线,拥有世界级LNG出口终端。砂拉越煤炭储量为14.7×108t,约占马来西亚煤炭储量的82%,煤炭资源以低品位褐煤和亚沥青煤为主,主要分布在一皮拉、锡里泰克和民都鲁等煤矿。
砂拉越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达到4000~5000mm,水电成为砂拉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870×108kW·h/a,占马来西亚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的70%。装机容量5×104kW以上的优质水电建设坝址51处,总装机容量2000×104kW。拉让江是砂拉越最长的河流,河网总长度1505km,覆盖面积4.6×104km2,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约410×108kW·h/a,主要分布在干流和支流丹侬河。此外,棕榈油生物燃料已成为砂拉越重要的新型能源资源,也是砂拉越重要的出口产品,2017年砂拉越棕榈油出口额约2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8%。
2.2 工业持续增长带动电力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2019年砂拉越国内生产总值为1363亿令吉(马来西亚法定货币,1令吉约合1.55元人民币,下同),年增长率2.5%,占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的10%(见图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5.3万令吉,超过马来西亚全国人均生产总值4.6万令吉。砂拉越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推动用电需求稳步增长。2018年砂拉越用电量为258×108kW·h,是马来西亚用电规模第二大州,约占马来西亚用电量的18%[3]。与2014年相比,砂拉越地区用电量增长近2倍(见图2)。最大负荷350×104kW,较2014年增长约72%。
制造业、采矿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砂拉越最重要的三大产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其中制造业增速快,2019年增长约2.9%。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用电结构以工业用电为主(见表1)。2018年砂拉越工业、商业和居民领域用电分别占总用电量的73%、11%和9%,而工业电力用户有1066个,占供电范围内电力用户的比重不到1%,以工业带动电力消费的特点显著[4]。同时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拉动电力强度 ....
继续阅读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