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本来就有“丝绸之路”情结,他们积极呼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科威特国是中国“走出去”和建设“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的重要一环。而且该国政府以大量的财政盈余保障其建筑业的增长,呈现出巨大的建设热情和发展潜力,为国际工程承包商提供较大机遇。为此,十分有必要对科威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
2、科威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环境
2.1 主权信用等级较高
科威特国民经济主要支柱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其产值占GDP的45%,占出口收入的92%。尽管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但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继续维持了对科威特“AA”的评级,标准普尔对科威特长期和短期外币及本币主权信息评级依然维持”AA/A-1+”的评级。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称,科威特繁荣指数在环球149个国家中名列第32位,阿拉伯国家第3位,仅次于卡塔尔和阿联酋。国民经济的良好表现,也为国家建设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和扎实的经济基础。
2.2 项目供给量充足且体量大
《科威特时报》报道,科威特2015年至2020年的五年发展计划项目总金额达1550亿美元,项目数量为523个。该国政府已向国民议会金融和经济事务委员会承诺,不会因为油价下滑而影响到发展项目的支出。
2.3 建设项目多元化
科威特经济的稳步发展,使得政府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政府投资的项目中除了保障经济命脉的石油工业以外,更多的是加快发展国家的基础设施、住宅、教育、卫生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近五年规划民生项目投资额高达528亿美元。
2.4 市场竞争激烈化
科威特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促使了亚洲地区(主要以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公司为主)、中东地区(海湾六国)及欧洲等知名的国际工程承包商纷纷抢占科威特建筑市场,使得这个国土面积不足1.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成为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最热闹的舞台之一。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争夺建筑市场份额,各国际工程承包商都是各显神通,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力求满足当地市场最低价中标的条件。
3、科威特国际工程招投标制度
3.1 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科威特法律规定,国外公司在当地进行投标工作或承包工程时须与当地的建筑承包单位建立伙伴或代理关系,并在科威特中央招标委员会(简称CTC)进行登记注册,基于此前提条件方可有资格参与当地市场竞争。
科威特直接投资促进局(KDIPA)发布消息称对石油上游的投资是不对外国企业开放,但是,石油及其他行业的服务和承包工程项目是不受限制的。
3.2 多样化的国际工程招投标方式
投标人必须作为合格的承包商向CTC提交资格预审文件,不管是国际公司还是当地公司,资格审查通过后都可以参与投标报价。一旦中标,承包商会被要求在宣布中标日起3个月内提交履约保函并与业主签订合同,同时在市政当局进行项目注册登记。具体招投标方式有如下几种:
1)与当地承包商组成联合体(Joint Venture)共同投标发挥各参与方的优势力量,强强联合进行共同投标,包括投标前期签订JV协议按比例开具投标保函,项目中标后设立项目共同账户等。该模式要求参与方在投标前明确联合体各方的工作范围,在项目管理中主导地位,合同责任及义务等。联合体投标合作协议经外事机构和工商机关双认证后作为投标书文件提交CTC审核。
2)与当地承包商签订代理协议进行投标
参与科威特国际竞标项目的国际承包商将对投标报价、中标后项目运营管理全权 ....
继续阅读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