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会通过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国防部不再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在内的六家中国企业生产的电池纳入采购名单。这也引发了业界对美国会否出台商用市场限制政策的担忧。此前,美国就进一步明确了《通胀削减法案》细则,从2025年开始,电动汽车若包含任何由受关注外国实体提取加工的电池关键矿物,将无法获得税收抵免,其中包括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中国企业需要关注关键矿物供应链监管合规的政策动态。
目前美国和欧盟供应链合规管理中,还需要同步关注“冲突矿产”的问题。虽然相关法案中所明确的“冲突矿产”矿种仅有“来自刚果(金)及其周边接壤9个国家的锡、钽、钨、金”(以下简称“3TG”)及其产业链衍生物,但随着欧美已出现扩大“冲突矿产”所涉地区范围的趋势,通过判定相关国家/地区是否具有所谓“冲突特征”,包括武装冲突、暴力活动、治理不力、人口歧视、人权问题等风险因素。中企如何应对美国的“冲突矿产”监管?
要点
1、一些看似与文述原材料矿产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下游成品制造企业,也可能因为自身发展需求,例如境外上市、供应商入库考核或出于其他社会责任要求,而必须披露并确保自身及整体供应链的采购中均无涉及“冲突矿产”的因素。
2、美国及欧盟“冲突矿产”法律法规颁布后,相关各行业组织又反向依据《多德弗兰克法案》与《欧盟冲突矿产条例》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了自身的行业标准、行动指南以及白皮书等文件,至此,国际行业组织标准已无限接近欧美法案的内容和落地实务。
3、由于供应链ESG风险能够影响生产型企业的生产周期、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企业的供应链安全也成为当下热门话题。部分企业已明确将冲突矿产合规纳入ESG评估之中。
正文
前 言
由于被欧美国家、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认定为有可能加剧严重的暴力冲突和人权侵犯等,“冲突矿产”的范围逐渐在传统监管含义下被扩大解释。近年来,该等矿产所涉及的“冲突矿产”问题,也已从资源矿产蔓延到电子产业、通信技术工业、汽车工业、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众多应用领域。
同时,随着绿色经济转型的加速和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以下简称“ESG”)概念的日益增强,政府监管、资本市场以及社区民众在对企业评价时,除了重视企业经济指标之外,还愈发重视企业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解决能力。通过我们近期的实践经验来看,“冲突矿产”合规随着供应链溯源、所谓的劳工人权问题、上市监管与企业评价体系的变化,成为更多企业和资本应该关注的跨境合规问题。
由于中国市场及企业主体在现阶段对“冲突矿产”合规认识相对而言可能尚有欠缺,金杜跨境监管团队将根据各国政府主管部门、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公共部门、私营主体、评级机构等主体对“冲突矿产”合规的关注及评析,结合我们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的实践经验,以“冲突矿产”为核心,从重点国家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趋势以及实务动态出发,为相关企业提早计划及管理自身供应链风险、合理化商业战略布局提供应对或解决思路等展开系列分析。
1、“冲突矿产”监管的背景
2001年至2007年间,刚果(金)内各武装组织为了争夺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引起的暴力冲突多达2000多起。为了获取利益,当地非政府军事团体鼓动非法开采,促使局部冲突进一步加剧,大量儿童、战俘被强迫到矿场高强度劳作,基本人权难以保障,由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BGR)、非洲大湖地区国际联合会(ICGLR)、全球见证(Global Witness)、国际人权联合会(FIDH)等国际机构通过联合国际的力量试图阻止冲突地区当地的矿产品贸易,以断绝武装集团的财政来源。
而后,刚果(金)地区冲突矿产所涉的劳工人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试图阻止与干预该类情况的进一步恶化。此外,相关矿产资源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
继续阅读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