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全面深化推进的过程中,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落实,为了响应国家战略倡议、顺应国际市场形势、增强企业竞争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境外工程项目市场竞争,其中EPC+F运作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以及EPC+F模式的综合性和特殊性,致使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这要求项目管理者要充分识别项目财务风险,并部署实施有效的防控管理策略,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EPC+F(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Finance)项目是指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企业不仅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建筑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工作,并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工期和成本造价全面负责,而且还需应业主要求为项目解决融资款。目前我国“走出去”企业境外工程市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亚、东南亚及南美等基建较不完善、发展相对落后但资源较丰富的地区,EPC+F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发挥我国大型工程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优势,而且在国家战略政策支持下,联动协调金融保险机构共同解决了境外业主迫切想实施基建工程但缺少相应资金的难题。而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瞬息变化,项目所在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存在差异,EPC+F项目具有合同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管理模式复杂等特点,加之企业境外项目管理经验和资源的欠缺,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在项目投标与执行过程中做好财务风险的识别、剖析与防范管控工作,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管理策略,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应对处置能力,从而为企业争取更多的项目经济效益。
一、识别财务风险
(一)资金风险
资金是境外EPCF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血液”,资金管理是境外项目有效推进的中枢,是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
1. 安全风险,是指资金的存放、流动及整个资金链的运转存在安全隐患。受境外项目所在国金融体系发展程度和相关管制措施约束,有的地区鼓励或只能现金支付为主,有的地区虽然支持银行转账业务但存在着金融机构资信偏低、业务单一、支控程序简单、电子支付不成熟等问题;由于材料设备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的国别差异或其特殊要求,支付货币涉及多币种(如有欧元、美元、当地币等),支付方式也多样化(如有信用证、保函、电子转账、汇票、现金等);这些都给资金的存放和使用带来了安全隐患。
2. 流动风险,是指影响资金流转的风险。(1)资金的结算周期长,计量确认签批环节多、国际支付方式程序复杂等因素限制了资金的流入速度;(2)资金缺口难免发生,结算资金到位滞后性、超计划投入等因素形成的资金缺口阻隔了资金有序流动;(3)其他特殊情况,项目所在国外汇流出限制(需交利润税等)、金融环境封闭(受国际经济制裁)、当地币流动性差且易贬值等情形桎梏了资金的流出方式。
3. 效益风险,是指影响资金效益的风险。(1)垫资风险,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一旦垫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会有占资成本,而且会有货币贬值损失;(2)管理风险,因资金管理不到位使资金支出无计划、无重点、无先后不能与项目进展相匹配,不能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或因资金管理不科学形成利差损失、汇兑损失,降低资金协调能力,增加资金管理风险,不能发挥资金的管理效益。
(二)税务风险
中国工程企业在与国外业主签订合同生效时,就形成了税务注册、登记责任,也具备了纳税条件,在整个合同履约期间,都要按照项目所在国的相关税收法律要求履行纳税义务。然而项目所在国的税制存在较大差异,包括征收对象、税率、纳税程序、期限、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处罚、征收管理水平等;同时EPC+F项目合同综合性较强,涉及纳税事项相对复杂,不仅存在国内和国外两部分税务,而且还有设计服务、材料设备采购、建筑施工劳务等征收对象的不同;部分票据成本不能纳入当地账务,导致收入与成本不匹配,利润虚增,多交利润税;这些都要求企业不仅要切实履行纳税责任和义务,而且要高度重视税务风险。切不可因企业短时行为、意识疏忽、专业匮乏、管理失职等因素未做好项目税务管理,增加企业的经济处罚、税费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损坏企业声誉。
(三)外汇风险
境外EPCF项目在合同价格结算 ....
登录阅读全文 查看优投独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