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1月汽运船“Galaxy Leader”被胡塞武装劫持,红海危机已满一周年。今年12月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又为复杂局势增添新变量。此外,在巴以冲突与红海危机联动发酵背景下,亚丁湾现“安全真空”,海盗活动“死灰复燃”,扰乱国际航运安全。12月11日获悉,载有18名船员的中国渔船在索马里东北部附近海域疑被海盗劫持。系列风险相互交织,深刻重塑中东地缘政治版图,并对海上风险态势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旨在系统回顾红海危机爆发一年多来区域地缘政治局势的演变脉络,全面梳理海上风险变化态势,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展望。本期内容综合编译自外媒及部分中外智库发表的相关分析文章。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编译者及发布者的立场。
一、红海危机爆发的地缘政治温床
(一)也门内战的激化与外溢
也门长期深陷内战的泥沼,胡塞武装与也门政府及沙特领导的联军之间的战火纷飞,使得该国陷入严重的分裂与动荡。胡塞武装在也门境内占据了一定的势力范围,并试图突破外部封锁,拓展其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红海作为也门的重要战略海域,成为胡塞武装展示其力量的舞台。他们通过劫持“Galaxy Leader”轮等行动,向国际社会传达其对外部势力干预也门事务的不满,并试图以此为契机,改变地区力量对比。迄今为止,“Galaxy Leader”号上的25名船员,仍被扣押为人质。
(二)巴以冲突的催化效应
2023年巴以冲突的急剧恶化成为红海危机爆发的关键推动因素。胡塞武装基于对巴勒斯坦的宗教与政治同情,以及对以色列扩张政策的反对,将其军事行动的触角延伸至红海海域。他们以与以色列有联系的商船为攻击目标,频繁发动袭击与劫持行动。这种行为不仅旨在对以色列的经济造成打击,还意在向国际社会施压,要求其介入巴以冲突,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然而,这一系列袭击意外引发红海航运危机,使该地区的海上贸易陷入混乱。
二、区域地缘政治局势的深度演变
(一)胡塞武装与地区势力的多轮博弈
1.与沙特等国的对抗与周旋
沙特等周边国家在红海危机爆发后,迅速采取军事行动,试图遏制胡塞武装的扩张。沙特领导的联军在也门边境和红海海域加强了军事部署,对胡塞武装进行了多次空袭和海上封锁。然而,胡塞武装凭借其在也门本土的群众基础和地理优势,顽强抵抗,并以导弹和无人机袭击沙特境内的石油设施和军事目标作为回应。这种对抗导致双方陷入了长期的消耗战,不仅使也门的局势更加恶化,也使红海地区的安全形势持续紧张。
2.与伊朗的潜在关联与地区影响
伊朗在也门局势中扮演着重要但微妙的角色。虽然伊朗官方未直接承认对胡塞武装的支持,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伊朗在军事技术、物资供应和战略指导等方面对胡塞武装提供了援助。这种关联使得红海危机与伊朗的地区战略紧密相连,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伊朗试图通过支持胡塞武装等地区盟友,构建“抵抗之弧”,以对抗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然而,随着红海危机的发展,这一战略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叙利亚局势突变与地区格局重塑
1.阿萨德政权倒台的地缘政治冲击波
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倒台,对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影响力遭受重创,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和战略利益面临不确定性。伊朗失去了在叙利亚的重要盟友,其“抵抗之弧”战略遭受重大挫折。以色列则对叙利亚过渡政权的立场和未来走向保持高度警惕,不仅加强了在戈兰高地的军事部署,更以闪电袭击摧毁了叙方70%以上的战略军事能力。此外,土耳其、美国等其他地区和域外大国也纷纷调整其在叙利亚的战略,试图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恐怖主义地区蔓延的间接影响
叙利亚局势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恐怖主义势力在该地区的蔓延。未来,这些恐怖组织可能效仿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发动袭击,从而进一步加剧海上风险。同时,地区大国在叙利亚的利益博弈可能分散其对红海危机的关注和资源投入,使胡塞武装在红海的活动有更多的可乘之机。此外,叙利亚政权倒台后,其国内的政治和经济混乱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的贸易和物流,间接对红海航运产生不利影响。
(三)国际社会的多方介入与复杂互动
1.美国的战略布局与行动困境
美国在红海危机中积极介入,组建所谓护航联盟,联合欧洲盟友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海军力量,在红海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美国的目的在于保护其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盟友,同时遏制伊朗和胡塞武装的影响力扩张。然而,美国的行动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联盟内部各国之间存在着利益分歧和协调困难,导致护航行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次,美国对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胡塞武装的更强烈报复,使危机进一步升级。此外,一年来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陆上设施零敲碎打式的袭击,也在影响对地区关键海上通道有重要作用的也门局势发展。
2. 红海已成各国暗战角力的博弈场
欧盟启动“盾牌”红海护航行动,目的则是维护在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的主要海上交通线及红海、亚丁湾等国际水域的安全,以维护其海上利益。伊朗从幕后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和胡塞武装,到2024年10月直接与以军交锋,深度卷入地区危机,成为影响红海危机演变的重要变量。俄罗斯因苏伊士能源运输受阻,计划考虑在也门及红海建军事基地。此外,土耳其与索马里签订防务协议,加大在“非洲之角”军事布局;印度也趁势推进地区安全布局,以护航名义在西北印度洋密集部署十余艘军舰,积极参与海上突发事件处置;沙特、伊朗等国也寻求强化在红海的军事基地建设。
3.联合国与其他国际组织的调解努力与局限
联合国在红海危机中多次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联合国特使积极穿梭于各国之间,试图推动停火协议的达成和政治解决方案的制定。然而,由于地区各方在利益诉求、政治立场和战略目标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联合国的调解努力收效甚微。其他国际组织,如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红海危机的应对,但同样面临着协调困难和行动能力有限的问题。
三、年度海上安全风险状况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中,胡塞武装已对超过100艘船舶发起袭击。根据联合海上信息中心(JMIC)发布的袭击报告,截至2024年11月16日,共发生108起袭击事件,其中6起严重事件,42起轻微事件,44起尝试袭击事件,4起劫持事件,12起可疑活动事件,共造成4人死亡,2人严重受伤。12月5日,杂货船“ISA Star”号在也门荷台达西北约105海里处疑似遇袭,机舱发生火灾并引发进水,船员被迫紧急弃船,被送往最近的安全停靠港吉布提。据吉布提当局表示,“ISA Star”号遭袭击且机舱严重进水。但西方当局均未提及船只遇袭。据美国中央司令部报告,12月9日和10日,美国海军驱逐舰在穿越亚丁海时,遭胡塞武装攻击。
继续阅读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