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擦边”的海外仓,在东南亚受到剧烈冲击。
11月23日,泰国警方突袭中国男子Wu某的泰国海外仓库,查获上万件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货值达4000万泰铢。11月25日,泰国工业部突击检查中资大型货仓,查到大批属于非法进口的受管制产品,总价值约430万泰铢……
不止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也在近期严查海外仓,不仅大批货物被扣押,还有多名中国籍卖家被逮捕。卖家形容“这些查仓、封仓行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一夜之间发生,搞得人心惶惶。”
海外仓是今年跨境电商最热的细分设施之一,早在今年上半年,服务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外仓就超过1800个。由于Temu等平台“半托管”,加之东南亚水涨船高的关税,优质海外仓可谓“一仓难求”。行业甚至出现了“优质海外仓很少打广告,只能通过熟人介绍,有时还要对暗号”的情况
作为海外仓增速较快的区域,东南亚各国为何突然“敌视”起了海外仓业务?在这波封仓浪潮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哪些仓库?从长远来看,这股“封仓潮”是纯属偶然,还是代表着未来的大趋势?东南亚电商物流,还能有哪些突破机会?
东南亚重拳,惊呆老玩家
海外仓遭遇冰火两重天。
这种建在海外的仓储设施,主要为跨境卖家出海提供仓储、履约和售后等服务。随着中国跨境卖家超10万,出口额达到万亿级别。相当体量的货物都需要经过海外仓存储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海外仓大体可分为三类——平台仓(亚马逊FBA仓为主)、第三方海外仓和卖家自建仓。
最早的海外仓以亚马逊官方仓为主,随着Shopee和Tiktok崛起,第三方仓和卖家自建仓才逐渐爆发。相比官方仓,后两种仓的路子明显更野。
据海外仓运营者曾奇透露:“(第三方)海外仓公司大多数都不正规,为了获取更大利润,会默许灰关避税、敏感商品入库,因此抓仓库在东南亚是很普遍的现象。”
除了灰关避税,这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海外仓,还对东南亚本土企业造成了毁灭性冲击。
本土只要有某个单品兴起,如前段时间火热的潮玩Labubu,中国商人们就会直接从国内成柜的订货运至当地,并以远低于当地的价格倾销,抢占市场。相比传统跨境,将商品存储在海外仓,并由海外仓运输,一般能省下20%到30%的成本,甚至更高,相比本土企业拥有巨大的价格优势。
因此,尽管东南亚经常查仓,依然阻挡不了海外仓扩张的脚步。可今年下半年,查仓、封仓行动的密度和烈度,明显比以往来得还要猛烈。
7月,东南亚最大市场印尼首先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大排查,查处了不少中国海外仓,仓内涉及服装、纺织物、陶瓷等商品。10月28日,印尼升级推出“100天工作计划”,称“将用100天时间严查仓库、码头,对非法进口商品开展更大规模、高强度的执法行动,以堵住国家财政收入的漏洞。”
计划发布当天,印尼食品药品监管局就与印尼警察局和军方情报部门合作,查封了雅加达的两个仓库,查获了152744件化妆品,总价值约20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92万)。
这些被查封的化妆品大都从中国非法进口。据印尼警方通报,涉案店主已被逮捕,最高可能面临12年监禁或50亿印尼盾的重罚。
不仅 ....
登录阅读全文 查看优投独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