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中国对欧洲2024年直接投资趋势

优投会员 广东项目

发布时间:2025-06-16

关键字: 欧洲投资

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正经历深刻和根本性的调整。近年来,尽管中国和欧洲在地缘政治、贸易保护、数据治理与国家安全等领域摩擦频发,但欧洲市场的长期战略价值仍然被中国企业看好。中国自身经济与行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欧洲对外资监管政策的不断强化,也促使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策略上不断作出调整。

长期跟踪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全球知名智库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联合德国著名的中国研究机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于2025年5月联合发布题为“尽管摩擦不断增长,中国投资反弹 – 中国对欧洲外国直接投资:2024年更新”的研究报告[1],就中国企业对欧洲及英国已经公开宣布的“重大”直接投资(FDI)[2]进行详尽的分析总结。报告从投资总量、主要投资目的国、行业结构、投资方式、投资者类型以及典型交易六大维度,系统梳理了2024中国对欧盟投资的关键趋势。本文第一到第四部分对报告的要点进行了提炼总结,并在第五部分中加入了笔者对(包括英国在内)欧洲主要国家近期针对外资监管政策变化的观察总结,希望为关注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全景图”。

一、中国对欧投资总量七年来首次反弹,绿地投资超过并购交易

2024年中国对欧盟及英国的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00亿欧元,同比增长47%。这一增长不仅大幅逆转了自2016年以来的持续下行趋势,更是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与欧洲对外国投资审查机制日益收紧的背景下实现的,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方式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双轨并进”的结构性趋势,绿地投资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并购交易则在沉寂多年之后初现复苏迹象。

绿地投资方面,中国企业延续了自2021年以来的扩张趋势。2024年,绿地投资总额达到59亿欧元,较上年继续上升,不仅创下历史新高,也占据中国对欧FDI总量的绝对多数。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整车制造及核心零部件等电动汽车产业链环节,绝大多数项目均为新建生产设施,具有明显的长期性与战略属性。此外,约59%的绿地投资项目由中国私营企业主导,这表明在国家资本之外,中国民营企业对境外本地化生产的积极性持续走高,尤其在应对贸易壁垒、提升海外市场响应能力等方面体现出高度主动性与灵活应变的能力。

与绿地投资的稳健增长相呼应,并购交易在2024年也首次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反弹。全年并购总额达到41亿欧元,同比增幅高达114%,扭转了近三年来连续下行的趋势。尽管与2016年中资全球并购热潮时期对欧并购的金额相比仍然很低,但反映出企业信心与资本活动正在逐步恢复,涵盖互联网娱乐、冷链物流与半导体和电子制造等领域。重大交易包括:腾讯斥资14.5亿欧元收购波兰游戏公司Techland,显示中国文化和数字娱乐领域头部企业看好欧洲市场的潜力;在消费品领域,海尔完成对Carrier Benelux商业冷链资产的并购,交易金额为7.1亿欧元,显示出中资家电与制冷企业在西欧布局核心资产的意愿依旧强烈;信息通信行业亦有代表性项目,如宁普瑞亚(Nexperia)与Okmetic在欧洲大陆扩展半导体及电子材料产能,相关项目投资合计约为4.57亿欧元;清洁能源赛道亦持续受到关注,远景能源(Envision)宣布将在西班牙投资设立电解槽工厂,尽管该项目尚处初始阶段,预计金额将达9亿欧元;AAC科技则通过并购比利时电子零部件制造商PSS NV,成功进入欧洲核心产业供应链体系。

需要指出,中国企业在欧洲并购金额的反弹主要依托于少数大型交易,而非交易数量的大规模回升,因此,目前很难判断该趋势的持续性,尤其是在欧盟持续收紧监管政策的趋势下。总体而言,2024年绿地投资继续占据主导,但并购的复苏亦不容忽视。如果融资环境稳定、欧盟外商审查政策不出现重大变化,未来中资在欧洲的并购活动仍有可能继续增长。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欧洲在中国对全球高收入国家FDI结构中的相对地位也在回升。2023年,欧盟与英国在中国全球FDI总额中的占比为15.4%,而2024年则上升至19.1%,为五年来首次增长。这一变化表明,尽管欧洲在对外资进入的监管政策上愈发审慎,但其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和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依然具有较强吸引力,尤其是在中美关系紧张、北美投资环境趋于敌意的背景下。

二、地理格局重塑:匈牙利异军突起,传统“三大国”地位下滑

2024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版图上出现了深刻变化,匈牙利成功成为“吸金最多”的国家,全年吸引中国投资总额高达31亿欧元,同比增长73%,占中国对欧洲总投资的31%,远超传统接收大国英国、德国与法国三者合计的20%。

匈牙利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其政治上对中国友好的坚定立场以及其自身制造业的竞争力。2024年中国在匈牙利的重大投资项目中,包括宁德时代(CATL)投资74.6亿欧元建设的电池工厂、比亚迪(BYD)投资13.9亿欧元的整车制造基地,以及欣旺达与亿纬锂能在当地投资的动力电池设施。这些项目全部为资本密集型绿地投资,金额巨大,显示匈牙利正在迅速成为中资电动车产业在欧布局的核心节点,初步形成欧洲的“中资汽车走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法国和英国等传统中国对欧投资目的地“三大国”,因高成本环境以及持续收紧的外资监管政策,对中国的投资吸引力显著下降。与此同时,斯洛伐克和西班牙正在成为中国对欧投资新兴热点国家,分别受益于其长期坚持对中国政治友好的政策、优越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相对温和的监管态度。

三、行业结构持续集中: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强势霸榜

2024年中国对欧投资的行业结构呈现出极度集中的特征,电动汽车及其配套电池项目继续稳居主导地位。根据报告统计,汽车及相关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总额达到52亿欧元,占中国对欧FDI总额的52%,其中EV相关的绿地项目金额高达49亿欧元,占绿地投资总额的83%。相比之下,2021年EV领域绿地项目仅占整体绿地投资的17%,短短三年间,该行业已实现从边缘领域向主导产业的跨越。

在行业总体强势的表象下,也需要关注EV领域出现的“前高后低”迹象。2024年宣布的EV相关新项目的金额仅为31亿欧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79%。部分拟议项目因政策、土地或社区阻力似乎尚未能落地实施,显示该板块已进入增速放缓、审查趋严的新阶段,未来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四、中国投资者群体:画像聚焦

在2024年中国对欧投资结构中,投资人集中度明显提高,头部企业展示了远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雄厚资金实力与产业影响力。下表中列示了2024年中国对欧洲的主要绿地投资项目。

登录阅读全文 查看优投独家解读

浏览次数:108次浏览

优投平台部分资讯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已注明出处,如有勘误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系YTservice@jiangtai.co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