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商业现状
(一)受涨薪减税因素影响,批发、零售购销两旺。
近几年,罗马尼亚宏观经济稳定,GDP增长率在欧盟排名前列,国内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侨汇收入每年超过30多亿美元。同时罗政府积极采取增加工资和减税措施,为公共管理、教育、医疗等领域员工加薪,提高最低工资待遇,2015年、2016年两度下调增值税,2017年将继续减税改革。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罗商业迎来良好发展阶段。
今年前9个月,批发业务同比毛增长8.2%,去除季节性等因素后实际增长7.2%。其中机电设备增长26.5%,继续领跑批发业。其次依次为农产品及活畜批发增长16.2%,食品、饮料和烟草增加12%,食品以外的消费品批发增长9.8%,计算机通信设备批发增长8.6%,批发中介业务同比减少3.7%。
罗零售业增速居欧盟前列。增长罗马尼亚8月份零售业仍保持良好态势,同比增长11.7%,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卢森堡排名第2。8月份,欧盟零售业平均增速为2.1%,其中食品饮料香烟的平均增速为2.9%,燃料的销售下降1%。欧元区零售业平均增速仅为0.6%。
(二)现代零售业是罗零售业的主导,不断蚕食传统零售市场,并将继续引领零售业发展方向。
现代零售业包括大型超市、超市、百货商店、便利店、折扣店等业态,多为连锁经营,因其体量大,在商品采购中议价能力强,同时在市场营销、运营、资本控制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以品牌优势、价格优势迅速取得市场领先地位,蚕食传统零售业市场。
2013年的一份数据显示,罗有商店8.76万家,总营业面积476.5万平方米,其中8.6万家为传统商店,1350家为现代零售商店,营业面积分别为305万平方米和171万平方米。虽然现代零售商店数量不足1.5%,但市场份额却高达53%。
2000年初,现代零售业市场份额尚不足10%。2013年,现代零售业市场份额开始超过传统零售业,达到53%。2014年一年,现代零售业扩大了250家门店,总投资超过2亿欧元。2016年第一季度,现代零售业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扩大4%,达到60%。
(三)商业被西欧国家零售巨头垄断。
罗境内最大商业企业均为西欧国家。以食品杂货类企业为例,最大的批发企业包括德国麦德龙、瑞士Selgros,这类批发企业服务会员单位,实行自助式现金购物。
以食品杂货类企业为例,最大的零售包括德国Schwarz在罗运营有Kaufland和折扣超市Lidl两家连锁超市,罗市场占有率达到30%。德国Rewe集团在罗运营有折扣超市Penny Market,德国麦德龙运营Real,法国家乐福运营有Carrefour,法国欧尚在罗运营有Auchan,比利时Louis Delhaize运营有Cora,荷兰比利时合资企业Ahold Delhaize在罗运营有Mega Image等。英国基金公司刚刚收购了折扣Profi超市。根据罗财政部披露的数据,罗最大的现代零售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99.4亿欧元,较上一年增长14%,净利润达到2.62亿欧元,较上一年几乎翻番。
罗马尼亚本国较大零售企业或被收购,或经营惨淡。2000年Mega Image被比利时 Delhaize收购。2007年,罗本地连锁超市Artima被法国家乐福以5200万欧元收购。。零售巨头相对罗国内中小零售商,具有货源价格低、资源配置能力强和成本控制严格等竞争优势,因此对罗传统零售商店、小商品市场和菜市场构成巨大冲击。
服装类商业格局亦是如此,国际时尚品牌虽然进入罗马尼亚市场较晚,但快速扩展。以H&M为例,2011年进入罗马尼亚后,目前已经扩张到拥有51家门店,本财年前9个月销售额达到1.6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
(四)购物中心为罗最为活跃的商业地标。
购物中心一般包括超市、服装精品店、餐饮、影院等商业设施,能够满足人们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需求,因此逐渐成为人气最为聚集的商业地标。罗马尼亚全国共建成运营60多个购物中心,每年营业额超过40亿欧元。
罗购物中心在罗从2000年起步,但发展迅猛。近两年,多个大型购物中心在罗落成。以布加勒斯特为例,2015年落成Mega Mall,面积达7.2万平方米;2016年落成2个购物中心,ParkLake和Veranda购物中心。 布加勒斯特的购物中心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从早期以超市为核心,逐步发展为以时尚品牌、餐饮和休闲娱乐为核心,力图成为生活中除家、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个地方”。购物中心凝聚人气作用不断增强,商业活跃度高。以AFI 欧洲罗马尼亚公司在罗布加勒斯特、普洛耶什蒂两个购物中心为例,提供设施包括电影院、儿童游乐场、滑冰场、精品店、餐饮和休闲设施、超市等。AFI Cotroceni今年前9个月零售额达到1.7亿欧元,较去年增长12%,AFI Ploiesti 前9个月零售增长16%。
(五)罗监管部门重视商业市场监管。
跨国公司在罗商业市场竞争激烈,并购活动频繁,大型并购时有发生。2016年11月,总部位于欧洲的基金公司Mid Europa Partners并购波兰Profi,并购总额达5.33亿欧元。家乐福并购了德国Rewe旗下的Billa超市。这些并购活动,均受罗竞争委员会的监管,并购前需要经过竞争委员会审查,避免并购活动造成行业垄断。2016年下半年,罗竞争委员会批准了Dante国际公司兼并PC Garage的交易,PC Garage为罗本地商人Marius Ghenea投建,是最大的游戏设备在线商店。但为降低其垄断地位,要求其完成并购前要出售PC Garage旗下的4个在线商店,并承诺10年内不参与上述在线商店的业务。
为加强价格监管,罗竞争委员会建立了价格监控平台,将70大类280种零售商品纳入监控,消费者可以方便地比较同类商品不同卖场的价格。此举在与增加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也有利于价格降低。
偷逃税款仍是罗税务部门重点打击对象,批发市场偷漏税情况相对严重。罗税务部门近年来加大对批发市场的监控和检查。2015年发起“水晶行动”,对60个较为大型的批发市场实行检查,仅10月中旬-12月初短短一个月内就开出罚单500万欧元。批发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账务管理混乱,不满足税务管理要求,不同程度存在偷漏税问题。罗税务部门强调,罗税务改革坚持“胡萝卜+大棒”政策,在持续减税同时,不断强化打击偷漏税力度。
二、罗电子商业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移动终端智能化、宽带化有力地推动了罗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一)电子商务规模快速扩大。
2011年罗电子商务公司有2600家,产值和净利润分别是16.8亿列伊(3.73亿欧元)、1050万欧元。而到2015年,罗电子商务公司达到5300家,产值和净利润分别达到54.7亿列伊(12亿欧元)5200万欧元。5年间,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从4600人增加到9900人。根据金融咨询公司keysFin的分析报告,2016年罗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产值有望超过60亿列伊(约13亿欧元)。
2015年,罗电子商务占社会零售总额的5%左右。因此,电子商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罗电商模式。
罗马尼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纯电商,但为了提高用户体现,此类电商也建立了实体的体验店、配送店等实体店面。以罗最大的在线商店eMAG为例,该公司建有实体店、配送店,并与罗邮政公司扩大合作,客户在线订购商品后,可以到就近的邮政网点提取货物。二是由传统商家拓展互联网营销渠道,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如罗最大图书和玩具商店Diverta retailer,既有网上商店dol.ro,也积极发展实体店,目前实体店26家共计6700平方米营业面积,图书和玩具种类超过3万件。
目前,罗最大的三家电子商务公务为Dante国际(拥有电商翘楚eMAG)、Fashion Days、 Studio Moderna(top-shop.ro)。eMAG为南非Naspers集团所属Dante国际在罗创建,通过自我创新发展以及兼并其他电商,不断强化其电子商务龙头地位。
(三)电子商务给罗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
电子商务对罗商业环境、居民消费、上下游产业均带来深刻变化。电商挑战了传统的经营策略。网络技术打破了零售市场时空界限,店面选择不再重要。电商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将从过去的“进店购物”演变为“坐家购物”,足不出户,便能轻松在网上完成过去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购物过程。电商也引领了促销打折活动,舶来品“黑色星期五”最早由电商eMAG于2011年引入罗马尼亚,目前已经成为网上商店和实体店共同参与的打折活动,部分商品最低折扣甚至达到一折,打折销售的商品品种丰富,除传统的服装、食品、电子产品等,还包括汽车、珠宝等贵重奢侈商品,以及旅游服务产品等。电商发展极大促进了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发展。PayU为例,2013年处理的电子支付为5.6万件总值1800万列伊,2015年达到12万件共计6800万列伊。电商发展为罗速递物流业注入新的活力,据统计,90%的网上交易需要配送服务,因此电商发展成为速递物流行业增长的引擎,2014年包裹量是2013年的两倍,达到6200万个。
三、未来罗马尼亚商业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未来罗社会老龄化进一步加重,年轻人移居国外。根据罗宏观经济未来增长预期,未来几年罗经济增长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加之罗居民购买力短期内难以有较大提高,商业批发和零售业在经历了近年的快速扩张后,市场将逐步饱和并呈缓慢萎缩之势。短期来看,预计未来5-10年,罗批发和零售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一是主要商业企业继续保持快速扩张态势、加大布局设点力度。
便利性等购物体验仍将是市场竞争胜出的关键,因此主要零售巨头在继续布局大型连锁超市的同时,积极拓展细分市场,加大便利连锁店布局,通过直营或者加盟的方式快速扩张。例如,Mage Image重点发展Shop &go便利店,Carrefour 重点布局Express便利店。麦德龙的La doi Pasi便利店甚至开始瞄准农村市场,通过加盟方式,将广大中小零售店聚集在一个品牌之下,在提供市场营销、货源供应等帮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给予经营者自由。预计未来的市场格局是,超大型自助商场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其次为超市、便利店、折扣店。
二是主要商业企业将继续整合线下、线上销售渠道,积极构建“全方位营销渠道”。
购物体验将是未来零售业竞争的法宝,购物与体验将是商业新理念,将线上、线下、呼叫中心、移动应用整合联动,为客户提供全新购物体验。目前,在罗主要商业企业均开通网上购物渠道,实现线上、线下集成模式。2012年,麦德龙就开始提供网上购物渠道,2013年家乐福、Cora也开通了网上渠道。2014年,Mage Image与eMag合作,借助eMag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营销。
三是商品及服务差异化仍然是未来竞争取胜之道。
主要商业企业继续采用差别化商品、差别化服务的模式,来赢得客户和市场。就商品而言,除了价廉,也开始关注包括商品是否绿色有机、是否更加健康,商品生产、包装是否更加环保,商品原产地是否有特殊标志。目前,罗主要超市均开设了“生态专柜”,满足客户个性化购物需求。在购物环境设计上,商业企业将客户个性化购物体验纳入重点考虑。在客户关系开发和维护中,更重视通过一系列会员激励措施,增加客户粘度,同时,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深度挖掘客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从而能够不断优化对客户的服务。
四是商业企业自有商品份额将不断扩大。
由于罗马尼亚平均购买力有限,低价销售策略将继续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商业企业均不同程度发展了自有品牌商品。通过自有品牌建设,提升了品牌忠诚度,增加了盈利能力。以Lidl为例,部分折扣商品自由品牌占到销售量70%以上。近年来,自有品牌商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2000年初,罗自有品牌市场占有率不足1%,而到了2013年已经占据15%份额。
五是独立零售商将面临生存挑战,求变是生存之道。
只有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罗独立零售商可能面对的选择有3个:一是以加盟方式进入到大企业的商业网络,分享大企业的品牌、货源、物流等优势;二是组建合作联盟或协会,从而提高议价能力,抱团取暖;三是积极在细分市场上寻找生存发展机遇,比如服务时间、个性化的产品、传统手工或更加新鲜的产品,满足小众客户个性化需求。
(文章转载自驻罗马尼亚经商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