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地区之一,是世界第四大互联网市场。凭借相近的地理位置、庞大的人口红利和新兴市场的先天优势,东南亚的数字经济发展充满后劲,成为其他地区和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的目标市场。
“e-Conomy SEA 2019”指出:马来西亚新兴的电商、在线媒体行业在过去四年间保持着超过30%的复合增速,而发展相对成熟的在线订票市场则在廉价航空与酒店的发展推动下,保持着12%的增速。不过,马来西亚科创企业融资总额在2019年却出现了明显的萎缩,上半年1.4亿美元的总融资额低于2018年上半年,几乎倒退回了2017年的水平,并且更多的资金流向C、D轮融资的独角兽企业,初创企业急需的天使轮、A轮等早期融资遇到较大困难。
现对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各细分领域的本月动态跟踪分析如下:
电子商务:2020年GMV将达马来西亚GDP的6.4%
马来西亚电子商务企业希望在2020年的财政预算中获得额外的激励措施,以支持政府财政收入在明年实现20.8%的增长,达到1700亿令吉(约合405.73亿美元)。
2010年以来七年间有据可查的统计数据表明,电商行业对马来西亚GDP的增加值和贡献不断提高,从2010年的377亿令吉(约合89.98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858亿令吉(约合204.7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2.5%。目前,马来西亚电商GMV的增长仍保持强劲。得益于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该国约有2500万活跃的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79%。贸易和消费者事务部报告称,马来西亚近50%的人口在网上购物。美国咨询公司Kearney预计,到2020年电子商务GMV将占马来西亚GDP的6.4%,相当于约1140亿林吉特(约合272亿美元)。
然而,马来西亚的电商渗透率(在线零售占社会零售总额之比)仍不足2%,而美日韩等成熟市场已超过10%。实际上,与中国和美国等数字经济大国相比,马来西亚电商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增长空间很大。
近日,马来西亚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领导落实的全国光纤化和互联互通计划(NFCP)将较快改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将加速本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电子商务的渗透率。电商平台Shopee区域总经理Ian Ho指出,NFCP计划旨在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速以及提高互联网的可访问性,对电商平台、卖家以及配套产业都是好消息。
可见,马来西亚电商发展空间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商机多,加之该国营商环境排名在东南亚仅次于新加坡,是中资电信企业、通信设备提供商、跨境电商平台和卖家、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快递物流企业在“数字丝绸之路”框架下开展投资与贸易的较好目的国。
电子支付:马来西亚政府推动“无现金社会“,七成人士偏好电子支付
根据《2018年Visa消费人支付态度调查报告》,在马来西亚,电子支付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支付方式。比起只能用现金的商店,有70%的消费人会更愿意到可用电子支付的商店,这个数目比起去年同期提高了21% 。有逾半的受访者预计他们所使用的电子支付会在下一年增加。《报告》预计,在大型购物商场(电子支付占总支付笔数的65%)、超市(60%)与账单支付(57%),电子支付占比会进一步提高。《报告》还指出,电子支付相对于现金有压倒性优势,包括方便(70%受访者认为)、无障碍(62%)、广受接受(56%)。有逾半的受访者(60%)相信,即便在人们还是偏好以现金支付小额花费,电子支付却让人们可以更好的记录自己的开销,使用也更安全。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马来西亚正朝着“无现金社会”时代快速迈进。当前,马来西亚的电子支付市场风起云涌,诸多巨头与本土企业纷纷抢占市场。2018年,仅三个月时间就有三家巨头都在马来西亚推出了支付服务。2018年5月,蚂蚁金服与马来西亚银行TnG联手推出马来西亚版支付宝,该产品可以实现手机充值、水电缴费,部分地铁刷码过闸等服务,利用这些生活必备服务来抢占市场。2018年6月,腾讯也上线了马来西亚版微信钱包,这得益于马来西亚华人占比较高,占到其总人口的近20%,微信的普及较为轻松。七月,电子设备制造商也在马来西亚试运营支付业务,与成功集团联手推出了Razer Pay,其通过收购本土电子钱包One2Pay以及大量的补贴,在48小时内获得了30万用户。此外,还有Maybank QR Pay、GrabPay和BigPay等电子支付系统入住,抢占市场。
尽管马来西亚电子支付行业发展方兴未艾,但未来依然面临诸多障碍要克服。
首先,对于微信、支付宝等国外支付企业来说,面临着当地基础建设不完善的难题。马化腾曾表示,在获取境外第三方支付牌照后,基础设施难题便凸显了出来。有些当地银行无法提供系统接口,或者有些地方数据网络落后,甚至下载大小仅几十兆的app便需要等待漫长时间。此外,如何推动各银行间的技术改造,以达成互联互通,改造POS机以支持二维码等,都是各大电子钱包服务商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其次,充值渠道也存在不少问题,马来西亚银行卡的渗透率在70%至80%之间,信用卡不到30%;线下的便利店充值也存在困难,因其城市化程度较低,711等连锁便利店覆盖率不高。如支付宝就为此提供了充值二维码服务,以方便代充人员帮助用户充值。
当前,马来西亚的智能手机渗透率高,高达80%,而信用卡及第三方支付普及率却比较低,这给了移动支付市场较大的想象空间。在这一片支付蓝海中,马来西亚的各大支付企业仍处于竞争与合作并行的状态,竞争远未白热化,初创电子支付企业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网约车与送餐:巨头Grab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拟被罚款2050万美元
近日,马来西亚竞争委员会(MyCC)裁定: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网约车巨头Grab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阻止其司机为竞争对手推广和提供广告服务,这些限制性条款“扭曲了相关市场的竞争”,拟对其罚款逾8600万林吉特(约合2050万美元)。针对这一决定,Grab表示其符合《2010年竞争法》,并将在11月27日之前提交书面陈述。自2018年3月Grab收购Uber的东南亚业务后,Grab和Uber这两家公司已因合并分别受到新加坡和菲律宾反垄断监管机构的罚款,马来西亚将是该地区第三个对Grab进行处罚的国家。
MyCC主席Iskandar Ismail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限制性条款对相关市场造成了扭曲的竞争,这种竞争是以多边平台为前提的,为Grab现有和未来的竞争者创造了进入和扩张障碍。不过,由于Grab在马来西亚当地市场的份额过于庞大,企业实力又非常强大,因此其他企业是否有机会乘机抢占市场,与Grab展开竞争还有待观察。毕竟,目前马来西亚并没有出现可以与Grab匹敌的网约车巨头。
Grab是马来西亚华人创办的以网约车为主营业务的互联网公司。该公司在中国设有分公司,从事软件开发等工作。与国内的网约车巨头不同,Grab高度重视送餐业务,视之为市值增长和可持续商业模式的重要基础。
Grab的餐饮外卖业务始于2016年。2018年Grab收购了美国网约车公司Uber的东南亚地区业务的同时合并了Uber的外卖业务。在此基础上,Grab开始快速扩张外卖业务。Grab餐饮外卖服务在2018年初只服务印度尼西亚的两个城市,但是目前,服务已经覆盖了200多个城市。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各地,还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
在线媒体:爱奇艺、腾讯视频海外版的竞争对手马来西亚iflix获得5000万美元的pre-IPO轮融资
2019年8月,总部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视频流媒体服务平台 iflix 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的pre-IPO融资。美国的投资机构富达(Fidelity)领投,其他的参与者包括韩国 JTBC 电视台,日本最大的艺人经纪公司吉本兴业株式会社(Yoshimoto Kogyo)和印尼几家跨国公司。
iflix成立于2015 年,创立初期的定位是和 Netflix 在新兴市场竞争,以原创的东南亚本土内容、以及比 Netflix 更低的价格来吸引用户。虽然iflix 很早就扩张到东南亚之外,但并不顺利。其非洲业务曾覆盖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等八个国家,但是在2018年2月就卖给了非洲电信公司 Econet,并被改名为 KweséIflix 。然而KweséIflix 的现状也不乐观,比如南非的监管限制、津巴布韦的外汇管制等,在这些国家不得不暂停运营。
iflix 在东南亚也面临着新的竞争对手。中国的爱奇艺、腾讯,美国的Netflix等在线媒体平台都在积极抢占东南亚的市场,推出基于自己媒体资源的网络媒体平台。其中,腾讯视频海外版的泰国用户普遍认为内容和视频质量都优于iflix。腾讯计划很快将在线媒体业务推广到整个东南亚地区。对于在线媒体平台来说,视频的内容和质量将成为决定它们是否能在当地立足、赢得观众的第一决定因素。从这方面相比,iflix自身的实力稍逊,未来能否占领马来西亚市场仍需观察。
然而,近日的调查表明,马来西亚有23%的消费者使用了可用于传播盗版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的电视盒。同时,有50%的马来西亚网络用户选择访问流媒体盗版网站或种子站点来获取优质网络内容而无需支付任何订阅费用。盗版的畅行也成为在线媒体行业是否在马来西亚可发展壮大的一大影响因素。
(文章来源:CG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