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10年大选之后,缅甸国家政权实现了从军人政权向民选政府的政治转型,缅甸民选政府上台后,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以加速推动缅甸国家发展,改变国家长期积贫积弱的状况,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近10年的时间里,缅甸GDP由2010年的495.41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760.86亿美元,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世界前列。但在此前长达四十多年的军政府执政期间,缅甸没有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缅甸开启民主转型之路后,缅甸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成为世界投资者眼中的宝藏地,各国外资纷纷涌入,对缅甸劳动力需求持续走高。值得注意的是,缅甸各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催生出大量就业岗位,但缅甸劳动力向海外转移的趋势依旧稳定。缅甸长期向海外输出劳动力,国内的专家学者均站在劳工移民接收国的角度,探讨缅甸劳工移民对劳动力输入国影响,对于缅甸劳动力资源现状、缅甸劳工移民的发展趋势的分析较少。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外国投资等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而劳动力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外国投资。向海外输出劳动力作为缅甸劳务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缅甸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政策、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情况也直接影响到其变化趋势。
二、缅甸劳务市场现状
在一个国家总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范围的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其占比直接反映出国家的劳动力构成情况,是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健康水平不同,各国对劳动年龄人口的划分标准也不一样。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缅甸有关部门在统计劳动年龄人口时,将64岁以上属于老龄劳动力的人口一同统计在总体数据中,因此,如果依照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统计,缅甸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要远低于缅甸官方给出的数据。
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缅甸人口总数约5405万人。2020年6月,据缅甸劳工移民与人口部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的劳动力分析报告显示,缅甸全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有3708万人,缅甸劳动年龄人口占比68.60%。其中,女性的劳动年龄人口为2017万人,较男性人口多326万人。此外,缅甸城市地区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为1111万人,远低于农村地区为2597万人。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在缅甸劳动年龄人口的构成中,女性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高于男性,女性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比重54.4%,男性占45.6%;缅甸70%的劳动年龄人口集中农村地区,30%在城市。
国际组织通常将25岁至64岁的成年人统计为主要劳动年龄。如果依照这一标准,依照缅甸官方数据统计,缅甸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合计为250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141万,女性为1364万人。15至44岁范围内属于青壮年劳动力,承担了缅甸国内的绝大部分的劳动生产活动,也是国家最重要的劳动力量,其占比27.51%;45至64岁范围内属于大龄劳动力,占比18.83%;64岁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属于老龄劳动人口,数量为328万,占总人口比重6%,比例较低。综合以上数据可知,缅甸劳动年龄人口呈现年轻态,主要劳动力资源丰富,老龄化程度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构成中,女性占比多于男性,且缅甸的劳动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缅甸实际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为2272万,男性劳动力人口为1276万,女性为996万;按地域划分,城市地区的劳动力为627万,农村地区为1645万。缅甸有关部门2019年上半年统计分析指出,缅甸男性的劳动参与率为75.5%,缅甸女性的劳动率参与率为49.4%;城市地区的劳动参与率为56.4%,农村地区为63.4%。可以明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缅甸男性的劳动参与率远高于女性,而农村地区的劳动参与率也高于城市地区。
表2 2019年上半年缅甸劳动人口(单位:百万)
数据来源:缅甸劳工移民与人口部官网
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就业情况。在缅甸劳务市场中,63%的缅甸男性和55.5%的缅甸女性受过小学教育。接受过中学教育的及高等教育的比率明显较低,男性分别为10.2%及7.9%,女性分别为9.6%及11.9%。缅甸的小学基础教育相对普及,受过小学教育及以上的男性劳动力为81%,女性为77%。在高等教育方面,缅甸男性的受教育率为7.9%,低于女性的11.9%。此外,在城市地区的教育程度明显好于农村地区,城市劳动人口受过中学、高等教育率均高于农村地区的劳动人口,劳动力质量更高。
通过缅甸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及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缅甸整体的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呈年轻态,主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较低,且缅甸劳动力的受小学基础教育率高,劳动力质量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和发展潜力。
三、缅甸劳动力向外输出及其影响
缅甸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远多于城市地区,且65.5%的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农业领域,工业部门仅有12.6%,服务业为21.9%;而城市地区的劳动力集中分布在服务业和工业,分别为65.3%、25.1%。随着缅甸农业生产逐步向机械化、集约化以及规模化方向发展,缅甸农业领域的劳动力需求渐渐下降,众多青壮年劳动力为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水平,赚取更多的金钱,纷纷涌入城市。但缅甸各地的工业、服务业领域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发展机会匮乏,薪资收入低,因此,越来越的缅甸人选择前往相对发达的邻近国家就业。缅甸劳动力的跨境转移对缅甸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缅甸劳动力向海外大量输出,这对缅甸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增加外汇收入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给缅甸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劳动力输出促使缅甸外汇收入增多,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东南亚地区中,缅甸是劳动力输出大国之一。泰国是缅甸劳工移民的热门目的国,在泰国务工的缅甸移民工人人数在400万以上,主要集中在渔业。其他国家例如韩国、日本等目的国家,虽据缅甸较远,但也备受青睐。缅甸籍劳工在海外务工,其所得收入也通过各类渠道汇入缅甸国内。据世界银行预测,缅甸2019年的移民汇款超过28.4亿美元,约占2019年GDP的4.3%。作为劳动力输出方,缅甸因此获取大量外汇收入,促进本国国民消费及居民收入增长,为缅甸工业生产注入活力,拉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国家外汇储备。
缅甸劳工移民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缅甸的经济发展滞后,工业化程度低、低技术的工作岗位匮乏,国内基层人民的就业压力大。缅甸对外输出劳动力,即可缓解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实现劳动者个人就业,转移国内剩余劳动力,降低失业率,防止失业青年造成社会不稳定,还能在岗前培训以及国外就业中,提高缅甸劳工素质。由于缅甸移民工人是境外就业,因此不会产生就业机会的“挤出效应”,不会与缅甸国内劳动者形成对有限资源的争夺,造成本国国内环境成本增加。
缅甸劳工移民带来技术升级及素质提高。缅甸工人在境外就业,受雇于外国企业,可以学习到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这不仅提高了缅甸移民工人的工作能力,也向缅甸本国传递了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扩散,进而提高缅甸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缅甸劳工如果想通过私营招募机构合法地前往韩国、日本等国家务工,需要通过对象国语言的水平考试以及工作能力的审核,才能获取相关的工作签证,得到工薪更高的就业机会。例如,缅甸劳工如果拟前往韩国务工,需要在缅甸国内通过韩语水平考试,再向有关机构提出申请并缴纳费用。这些要求激发了缅甸劳动者对学习他国语言以及相关技术的热情。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其劳动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缅甸劳动力的质量。
劳动力输出造成人才外流。缅甸在获得劳务输出的巨大利益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人才外流就是其中之一。据缅甸政府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缅甸在泰合法务工人员共有1,694,180人,非法务工的人数约在300万以上。缅甸对泰国输出的劳动力累计逾400万人,超过缅甸劳动力数量的十分之一,加上缅甸对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输出的劳动力,缅甸在海外的劳动力已超总劳动力数量的十分之二。由于缅甸国民收入水平偏低,国外的高薪诱惑,巨大的就业市场也吸引着越来越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缅甸青年。众多人才流向海外市场,致使国内高端技术人才缺失,国家高端产业的发展缺乏人才支持。
移民工人在海外的人身权益缺乏保障。缅甸劳工移民在境外主要从事低技术劳动生产活动,主要在建筑业、种植业、渔业以及家政服务部门。各个劳动力输入国的国情不一,无法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保障缅甸移民工人的相应权利,且缅甸以非法途径对外输出的劳工数量十分庞大,这一部分劳工的合法权益更是难以获得充分保障。
四、后疫情时代缅甸劳工移民的发展趋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蔓延,3月下旬,缅甸出现了首例确诊病例。缅甸当局随即采取了积极的疫情应对措施,实行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管制,停止国际及国内航班运营以及停工停学等。疫情期间,国内外的大批缅甸工人失业,缅甸外交部积极与各国有关部门交涉协商,通过安排救援专机,接回滞留海外的缅籍劳工,许多在泰国、中国务工的缅籍劳工也通过边境返回缅甸国内。
基于缅甸的积极应对措施,国内的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国内工厂公司逐步复工复产,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旧存在。缅甸国内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企业运转难以维继,大量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为此,缅甸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救济计划,以提振国家经济发展势头,解决人民就业难题。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表示,政府将重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解决缅甸回国劳工的再就业问题。她还呼吁缅甸劳工留在国内就业,共同建设稳定繁荣的国家。为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国民就业率,缅甸政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重点引进如服装制造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国投资项目;(2)优先发展缅甸农业和工业,推出新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建设项目;(3)增加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国内建筑业发展。
本人认为,虽然外国投资大量涌入缅甸市场,缅甸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以及缅甸政府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促使缅甸劳工再就业,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依旧存在,国外就业市场对缅甸劳工的巨大吸引力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后疫情时代的前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劳工移民回流现象。若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缅甸劳工会继续前往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就业务工。缅甸政府采取的积极措施也会促使部分劳工留在国内。如果在后疫情时代的中后期,缅甸优先发展国家第二产业的举措上取得显著成效,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国家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缅甸劳工移民返回缅甸。
参考文献
[1] “GDP-Myanmar”,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Y.GDP. MKTP.CD?locations=MM,登陆时间:2020年08月14日。[2] 杨乐乐、翟云彤:《东盟国家劳动力现状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21期,第38-40页。[3] “缅甸国外劳务市场情况(二)”,缅华网,2018年11月09日,http://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34387,登录时间:2020年8月14日。[4] “ထိုင်းရောက် မြန်မာအလုပ်သမား ၉၀ ရာခိုင်နှုန်းကျော် ၂၀၂၀ ရွေးကောက်ပွဲ မဲထည့်လို ကြ”,Myanmartimes,2020年07月09日,https://myanmar.mmtimes.com/news/ 141170.html,登录时间:2020年8月14日。[5] 陈松涛:《东盟一体化背景下的内部移民问题》,《学术探索》2015年第09期,第29-32页。[6] 刘霞:《亚洲主要劳动力输出国家境外就业政策与实践》,《科技经济市场》2013年第03期,第88-90页。[7] 陈松涛:《泰国境内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移民劳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9期,第58-61页。
文章来源“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
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